首页 >  资讯 >  详情

喜阴辟邪的植物_辟邪翁是什么植物

2023-06-18 09:38:40来源:互联网

1、“辟邪翁”是茱萸的别名。

2、茱萸”特指的是山茱萸,它是一种香气辛烈的中药。

3、早在古代,人们就习惯用此来辟热气以御寒。


(资料图)

4、据《风土记》记载:“茱萸气烈成熟,尚此日(重阳),折萸房以插头,言辟热气以御初寒。

5、”在古代,中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。

6、端午节插艾,重阳节插茱萸,即为明证。

7、扩展资料《续齐谐记》里就记载了一个与茱萸相关的故事:相传,汉朝的桓景跟随费长房学道。

8、重阳节这天,费长房告诉桓景,他家将遭受灾难,让他赶快带领家人各做一个彩色锦囊,里面盛满了茱萸,缠在手臂上,然后登高、饮菊酒,才能免灾。

9、桓景依照他的吩咐做了,等到傍晚回家,果然看见家里的家畜皆暴死,才知道自己免受了一灾。

10、从此,插茱萸、登高、饮菊酒便成了重阳节的习俗。

11、这个故事流传极广,它是重阳节起源的传说之一。

12、故事当然是虚构的,不过,茱萸能去驱邪避瘟疫,倒是有史料可寻的。

13、《淮南子·毕万术》里说,井上宜种茱萸,茱萸叶落井水中,饮此水无瘟疫。

14、参考资料来源:人民网-茱萸辟邪翁是植物茱萸的别名。

15、茱萸,又名“越椒”、“艾子”,是一种双子叶植物纲、山茱萸目、山茱萸科、山茱萸属常绿带香的植物,具备杀虫消毒、逐寒祛风的功能。

16、木本茱萸有吴茱萸、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,都是著名的中药。

17、佩茱萸,中国岁时风俗之一,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,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(古时称“茱萸囊”)。

18、扩展资料;古人把茱萸作为祭祀、佩饰、药用、避邪之物,形成茱萸风俗。

19、晋代葛洪《西京杂记》中就记载,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于每年九月九日,头插茱萸,饮菊花酒,食蓬饵,出游欢宴。

20、插茱萸习俗,相传始于东汉,晋代成俗。

21、至唐代,插戴茱萸、装饰美容、祝颂延年益寿。

22、王维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诗: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,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

23、”历史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,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。

24、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时,秋高气爽,正是茱萸成熟之时,茱萸被认为能祛病驱邪,所以古人或头插茱萸枝,或臂佩茱萸囊,登高游兴,并把重阳节称为登高节、茱萸节、茱萸会。

25、清代,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,“解除凶秽,以招吉祥”。

26、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。

27、直至民国时期,一些文人秋季聚会请贴的常用款式为:“×月×日,登高萸觞,候光。

28、”到民国以后,茱萸风俗逐渐衰退。

29、但民俗仍然保留着。

30、茱萸。

31、茱萸又被称为辟邪翁的起源故事:茱萸雅号“辟邪翁”,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,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;或佩带于臂,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,称为茱萸囊,还有插在头上的。

32、大多是妇女、儿童佩带,有些地方,男子也佩带。

33、重阳节佩茱萸,在晋代葛洪《西经杂记》中就有记载。

34、除了佩带茱萸,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。

35、唐代就已经如此,历代盛行。

36、清代,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,宋代,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、菊花来相赠佩带的。

37、扩展资料重阳节的习俗:祭祖: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,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。

38、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岭南一带至今仍盛行,人们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。

39、无论是祭祖活动还是登高远望,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,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。

40、2、赏菊:重阳日,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,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。

41、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。

42、菊本是天然花卉,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。

43、从三国魏晋以来,重阳聚会饮酒、赏菊赋诗已成时尚。

44、3、登高: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。

45、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,故重阳节又叫“登高节”。

46、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。

47、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茱萸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关键词:

[ 相关文章 ]

[ 相关新闻 ]